共同富裕背景下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切入点,剖析其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从而实现文化共富。
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绍兴市位于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既有连杭接甬的发达地区,也有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其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利于维护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成果普惠大众,缩小文化差距,成为助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地,为其他地区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经验和有益借鉴。
二、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一)现状梳理
绍兴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健全,全市共有6家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6家国家一级文化馆、103家乡镇(街道)文化分馆。全市图书馆业务系统实现通建通联,由市到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阅读网络已实现全覆盖。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人均观看艺术表演、文博展览次数均居全省首位;每百万人拥有非遗项目传承人25人,居全省第3;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为1.55册,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871平方米,两项数据均居全省第6位。
(二)问题分析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国内学界有着较为一致的认识:一是地区间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二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三是不同人群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目前处于相对领先的层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初步达成。经深入调研及数据分析,在高质量发展模式下,仍面临以下问题。
1.普惠服务基本覆盖,区域差距有待缩小
文化和旅游部每四年对全国县级以上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评估标准包括业务建设、服务效能、保障条件三大模块。其中,公共图书馆评估包括30个一级指标、102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包括基础项和提高项。文化馆评估共有38项基础指标、4项提高指标。绍兴市现有7家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其中各有6家为国家一级馆。以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为例:服务效能、业务建设和保障条件的分值分别占总分值的40%、30%、30%,每个指标均分为基础项和提高项。绍兴市6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实际得分占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地基础项实际得分基本符合考核指标的理论占比,发展较为均衡。但在提高项上,各地得分占比差距非常大,越城区的业务建设、嵊州市的保障条件得分占比仅为理论值的一半。此外,通过对文化馆评估、乡镇文化站评估指标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对比发现,均呈现出部分地区基础服务达标、提升指标不足的情况。可见,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情况良好,全市基本服务功能保障扎实,措施有力,但地区之间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从《2022年浙江省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可知,经济较为发达的柯桥区,各项文化服务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柯桥区文化馆的财政拨款收入分别约为越城区和新昌县文化馆的3倍,柯桥区文化馆的从业人员有35人,而越城区仅14人,新昌县仅13人;公共图书馆也是如此,柯桥区图书馆的从业人员为43人,越城区、嵊州市图书馆均只有16人;柯桥区图书馆馆藏量逾159万,越城区仅66万,新昌县58万,嵊州市70万。
2.总体布局基本均衡,特色服务有待加强
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浙江省提出“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绍兴市印发了《高质量推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绍兴市文化馆服务大提升方案》《绍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从政策层面绘就了共同富裕背景下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蓝图。
同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领域提出了服务大提升计划,建设读者“满意图书馆”,制定了适合省情的考核标准,相关指标高于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经考核,绍兴市7家公共图书馆均获评“满意图书馆”。在此成功经验下,2022年,文化馆领域启动了“幸福文化馆”创建工程。
然而,特殊群体(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工)由于文化消费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接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容易被公共文化服务边缘化。如评估标准规定公共图书馆必须成立视障阅览室并开展相应阅读推广活动,然而,截至2022年底,绍兴市持证视力障碍者为11602人,绍兴市7家公共图书馆盲文图书总量为4508册,人均仅0.39册,远低于绍兴市人均1.55册的公共图书馆藏量。有3家公共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座席仅为个位数。盲文书籍过于陈旧、利用率低下、活动受欢迎程度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最新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评估标准中,用户满意度这一指标被设为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已经从对公共文化服务量的考核逐步向质的要求转变,富含地区特色、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已成为时代发展要求。
(三)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绍兴市现有乡镇(街道)綜合文化站103个,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定级,从办站条件、队伍建设、公共服务、领导管理、提高指标五个方面进行考核。2021年第七次评估定级后,有25家获评特级文化站,48家获评一级文化站,另有2家未定级。特级和一级的获评率低于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评估定级。
2022年,浙江省文旅厅实施文旅赛马机制,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指数、基层文化场馆热度、图书流通册数、活动参与度、用户评价等开展赛比,每月晾晒。通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在城市步行1公里或在农村步行1.5公里即可到达至少1个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使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得到极大提高。此外,人民群众还可以在线了解全省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信息,通过活动预约、在线观展、直录播欣赏等方式借助网络远程获取其他地区的特色公共文化资源。一方面,线上平台还在不断补充资源、完善功能、提高用户使用便捷度;另一方面,也对用户操作数字设备、数字平台的能力以及城市网络环境、通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11月,绍兴市文化事业指数位于全省第7位。
三、对策建议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保障有待加强、供给需求分析欠深入、考核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从发展经济、政府保障、供需对接、考核评价等方面予以改进,绘就全市各地区基本服务保障、特色服务鲜明、远程获取自由的文化共富画卷。
(一)平衡经济发展,构建多元投入
1.大力发展经济
应进一步发挥绍兴连杭接甬的优势,通过地区结对等方式,建立跨区帮扶机制,形成六个区县间的一对一协同发展,以强带弱,资源互补,发展各地特色经济支柱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实现全市经济水平均衡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地。经济实力的提升,使政府有能力、有余力投入公共文化服务。
2.健全政府投入
必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全面完善区域内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普及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另外,实现标准化普及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根据本地区财政能力,向重点项目、特定区域、特殊人群适当倾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逐步提高文化事业经费在财政经费中的支出占比,实现可持续发展。
3.引导社会参与
除了政府主导,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市场、社会的共同参与,协调各方力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兜底,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多样化提供,鼓励社会力量以民办公助、民办自助、跨界融合等方式参与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效率,使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更加多元,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二)加大保障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1.优化人员结构
文化工作往往被认为是锦上添花,能兼则兼,能并则并,基层文化工作人手不足、从业者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是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大人员政策方面的保障力度,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文化下派员、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等充实队伍,加强对文化从业者的分层分类培养,着力构建一支以专业人员为核心、文艺爱好者为辅助、文艺志愿者为着力点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从制度上解决基层文化干部人手缺乏问题,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文艺爱好者的力量;由政府文化部门、专业单位院团、社会文艺团体、基层文艺骨干组成四级人才梯队,分别制定文化服务政策标准,引导专业行业有序发展,繁荣社会文艺生活,深入基层普及推广。
2.完善城市配套
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不仅希望在家门口获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对远端的特色文化资源的获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对城市智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基本文化设施与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交通通信能力及数字化水平,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网络环境、通信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远程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不仅要统筹文旅系统内的资源融合发展,也要推动与卫生、教育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现精准供给
1.重视群众需求
开展需求分析、定制个性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双向互动,建立“数智化”“特色化”供给机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提供要充分尊重公众意愿;要重视对特殊群体提供分众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点单真正落地,实现“深入开展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定制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促进文化需求”的良性循环。
2.打造区域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要切实走进人民生活,服务内容更加优质,供需更加平衡,要树立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兼顾普惠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关系。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在保证普惠性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在保证基本服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要深刻解读特色文化资源,体会民俗民风,切实发挥文化感染力,持续深耕群众文化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精品。
3.完善考核评价
要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评价,不断提升、改进现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标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绩效评价,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质量与数量相结合,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委托第三方机构,更广泛地听取民声,建立完善的供给反馈机制、验收评估与整改退出机制。
四、结 语
浙江是国内率先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区,又是共同富裕试点区,绍兴市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文化旅游发展指标在全省排名处于中等位置,对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开展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强保障、引投入、重需求、建特色等措施的实施,将使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更加健全、体系更加完善、效能更加突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房冠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J].群众,2022(22):51-52.
[2] 徐向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经济日报,2021-11-27(9).
[3] 完颜邓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4] 陈晓曼.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 陈立旭.增强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五点建议[J].观察与思考,2012(1):25-26.
[6] 蔡文婧.浙江省Y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7] 范海洲,郭春辉,霍堃.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挑战与对策[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2,30(1):75-79.
[8] 范周,侯雪彤.“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J].图书馆论坛,2021,41(10):14-19.
[9] 李克亮.绍兴市:聚力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高地[J].文化月刊,2022(8):30-34.
[10] 李进儒.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8.
[11] 陈琦.三方合力构建主客共享的夜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J].文化月刊,2021(9):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