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的艺术院校“三下乡”实践育人研究
摘 要:美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艺术院校是开展美育的主体,具备独特的美育环境,发挥着美育的引领作用。专业艺术院校通过“三下乡”,完善了学院的美育体系,提升了“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美育发展,改善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三下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发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美育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美育工作。十八大以来,先后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都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展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一、专业艺术院校的美育优势
专业艺术院校是培养未来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摇篮,在美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央美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并在之后不断加强高校的美育工作。
(一)专业艺术院校是开展美育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给中央美院的回信中殷切嘱托,希望专业类美术院校能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专业艺术院校是开展美育的主体,在美育工作中肩负着主要责任。专业艺术院校具有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教学、艺术创作、社会服务、学术研究、学生活动中也渗透着美育思想,意在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专业艺术院校具备独特的美育环境
专业艺术院校具有独特的美育环境,能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方针。首先,专业艺术院校与国内外艺术院校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开放式的交流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接触到学术前沿,更新艺术知识体系,为新时代美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专业艺术院校拥有独特的校园环境,大量优美的景观设计、艺术作品、艺术场馆等,不仅反映了师生的艺术追求,还发挥了美育功能。最后,专业艺术院校具有浓郁的美育活动氛围,定期的展览、讲座,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开展的学生活动,都能夠发挥出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实现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三)专业艺术院校发挥着美育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美育的作用,强调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引领时代风气。专业艺术院校在艺术创作中一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致力于用高品质的艺术作品来引领社会审美,“是推动新时代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和武器库”[1]。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也提出“专业艺术院校应加强资源意识、盘活资源库存、发挥资源优势,为学校美育提供具有引领性价值与意义的资源支持”,要发挥出专业艺术院校的引领作用,做好大中小幼美育的衔接。
二、暑期“三下乡”提高美术类高校学生美育效果
20世纪80年代,团中央开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号召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到目前,已经有超过千万人次的大学生参加了“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三下乡”已成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专业艺术类大学生每年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主要是精品文艺作品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艺。
(一)暑期“三下乡”完善学校美育体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很多学者提出了“大美育观”,强调不要仅就美术教育而谈美育,而要将美育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看。“大美育观”还强调让学生通过艺术的实践,去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在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美,将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专业艺术院校的美育课程不仅仅局限在理论课程体系上,更多体现在美育的实践活动中。暑期“三下乡”是学生进行美育实践的重要平台,能引导学生感知、认知生活中的美;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途径,以此提高高校美育效果,更好地让艺术为人民服务。“三下乡”艺术实践能够“有力地推动文化创新……充分完善高校美育育人体系”[2],同时艺术实践也增加了学校的美育资源,提升了美育质量。
(二)暑期“三下乡”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艺术理论源于艺术实践,文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学习同等重要。暑期“三下乡”是专业艺术院校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能够使美育走出课堂,赋予美育更多的实践内涵,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三)暑期“三下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专业艺术院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现场教学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团队合作,自主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学生的品质与体质;通过艺术实践提升自身美育素养,并传播美育;进行劳动实践,体验劳动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做到了立德树人、增长智慧、强健体魄、崇尚美育、热爱劳动,同时也践行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三、专业艺术院校暑期“三下乡”普及美育
专业艺术院校学生“三下乡”,结合艺术专业特长,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当地文化氛围,普及了美育,“通过艺术感染民众,通过艺术塑造新人”[3]。
(一)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改善文化氛围
当前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的主要方式是文艺下乡,为学校、公共场所绘制墙绘,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三下乡”的队员们以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地的精神风貌。专业艺术类院校营造了浓厚的美育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形成独特的文化深层结构”[4]。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长久持续的,美好的生活环境能够使人身心愉悦,能够塑造美好心灵,发挥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功效。
(二)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补充美育力量
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是一支重要的社会美育力量,是对美育合力的重要补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统合各方力量,不断充实美育的教学力量,组织专业艺术院校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特别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长期服务于美育资源紧缺的乡村学校。这些学校缺少美术、音乐方面的教师,学校美育课程开设较少。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当地学生开启艺术之旅,让他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促进艺术的种子萌发,当地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外继续接受美育。
(三)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普及美育
专业艺术院校“三下乡”同时也是一场美育普及教育,能够增强基层群众的审美意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需要增强审美意识,美好生活,“美”字當头。专业艺术院校“要致力于地方美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基层群众的审美教育”[5]。在“三下乡”过程中,大力开展艺术进校园、艺术进乡村,绘制文化墙;将“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的优秀文艺作品送下乡;开展普及型的艺术教育,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群众的审美素养。
四、结 语
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发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美育、实践育人方面的功效,树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薄;求知欲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弱;社会参与性强,自律能力弱;自我意识强,但自信心弱”[6]。而“三下乡”正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现实,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律能力;最后通过艺术实践的满足感、成就感来提升自信心。专业艺术院校的“三下乡”活动不仅完善了艺术院校的美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艺术的种子在实践地区的孩子心中萌芽,改善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增强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琨.把握时代意蕴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N].贵州日报,2019-10-09.
[2] 毋张明.高校艺术下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探析[J].福建茶叶,2020,42(2):88.
[3] 文思.专业艺术院校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与社会美育互动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
[4] 王泽俊.文化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1):102-105.
[5] 同[1].
[6] 顾世果.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