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演奏技巧分析
摘 要: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公认的最具创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作品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首都极具特色。文章以德彪西中晚期创作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该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巧。
关键词: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曲式结构;演奏技巧
德彪西在自身音乐创作的中晚期,向世人展现了2集(1910年出版了第1集,1913年出版了第2集)共24首前奏曲。每首曲子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或幽默,或忧郁,或神秘,但这些曲子都拥有一个共性,即模糊梦幻、影影绰绰。[1]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正是第1集中的第八首,该曲灵感来源于诗集《苏格兰之歌》,主题是对爱情之美的歌颂。
一、《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创作背景
(一)德彪西简介
提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著名音乐家,德彪西無疑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他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及代表作者。1862年,德彪西出生于法国,他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在11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正式开启了音乐学习生涯。由于受印象派画家以及东方唯美主义的影响,他逐渐摸索出不同于传统音乐的印象主义音乐道路。经过后续的不断发展,该流派还出现了拉威尔、席曼诺夫斯基、沃恩·威廉斯等杰出音乐家。
(二)创作背景
《苏格兰之歌》是该钢琴曲的创作灵感来源。在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下,德彪西认为音乐也能够呈现如同绘画般色调模糊、明暗交替的画面,可以随性且含蓄地表达音乐情绪。换言之,瞬间的音乐也能带给人如同瞬间的画面一般,朦胧且模糊的美感。[2]因此,从他作品中人们能够发现不重“形”而重“意”,许多作品的标题就能反映出他对于朦胧美的偏爱,如《月光》《水中倒影》《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作为他中晚期创作的一首钢琴代表作,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透露出细腻与精致,具有印象主义的显著特点。
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特点分析
(一)自由模糊的曲式结构
受印象派绘画的启发,德彪西的音乐作品除了轮廓或线条明确之外,还偏爱于用淡淡的色彩,完成一种印象或气氛的描绘,《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曲式结构则体现了这一特点。[3]该曲为三段式曲式:A(呈示部,1-16),B(展开部,17-27),A(再现部,28-39)。
其中呈现部1-3小节旋律线采用了bG大调上的音阶,展现了柔和的旋律,具有鲜明特点,也是全曲的主题;4-7小节则转到bE调;8-11小节为1-3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转回了bG调;12-13小节同样为bG调,但为了让音乐律动感更强,第12小节低声和弦增加了四度、五度的和弦配置;14-15小节转到bC调,使音响效果得以丰富。
展开部17-18小节采用了与1-3小节主题相同的节奏型,调性并未变为bG调;19-23小节将旋律发展线条结合了16-18小节节奏,于21小节第三拍转为bE调,让音乐更为清晰简洁;24-27小节,主题音调再现,但没有严格扩大处理节奏。
再现部28-32小节依旧采用了bG调的调性,但将高八度的主题旋律融入了十分柔和的几个小节内,使音乐色彩得到增强;33-34小节,则对第14小节音乐材料进行了运用;34-39小节作为乐曲的尾声,进一步延伸了朦胧的气氛,减弱了力度,让人感觉更为梦幻。
从曲式结构而言,模糊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让乐曲营造出梦幻、朦胧的意境。[4]此种创作手法不同于传统三部曲式,在乐曲重复乐句将材料片段巧妙结合,将大量新材料融入其中,并未见到有规律的创作手法,德彪西重新诠释了传统音乐的创作方法。
(二)富有变化的节奏
富有变化的、自由的节奏,也是德彪西作品内的“常客”。[5]在他的观念里,旋律本就应该如同泉水一般缓缓流淌到下一节。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不愿以每小节第一拍上的重音为旋律的开始,而是关注每小节强拍上的节奏律动,进而使音乐展现出清丽、轻盈之感。本文所研究的这首钢琴曲,从一拍半的属音bD开始,主要为十六分音型,节奏好似悬挂于天空,极具流动性。德彪西通过调整节拍的重音位置,以及对节拍推动力的消减,使一种祥和、安静的氛围得以呈现,挣脱了3/4拍圆舞曲性质的束缚。
(三)风格独特的调式布局
传统调式调性在德彪西看来较为单一,因此他对变化的半音进行了较多应用,旋律常具有东方五声调式的特点,或是应用自创的全音音阶。全音音阶由六个全音组成,区别于传统小音阶与大音阶。此种音阶淡雅、纤细,能够营造一种清幽的氛围,用全音音阶所谱曲调,让人拥有一种朦胧或迷惘之感。虽然该音阶并未用于该首钢琴曲,但在第1集的《帆》中进行了大量应用。
从主题旋律来讲,该首曲子在东方五声调式音阶的作用下,整体更具神秘感。该曲的调性安排是bG大调→bC大调→bG大调→bE大调→bG大调。很多旋律都流露出东方独特的调式色彩,如35-36小节(谱例1)的旋律便类似五声调式。传统大小调的功能性,在引入东方调式后被削弱,展现出德彪西微妙、神秘的个人风格。
谱例1
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演奏技巧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可谓是德彪西“印象主义”精华的浓缩体现,而要想让听众感悟朦胧、梦幻之梦,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就需要作品演奏者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
(一)主题的演奏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部钢琴曲的音乐主题,体现了许多德彪西的创作技巧。作为一首乐曲的灵魂,能否对主题情绪进行准确的表达,是提升演奏效果不容忽视的一点。[6]前文提到该首钢琴曲对五声音阶进行了较多运用,这些东方美感浓厚的音符正是本曲主题所在,如以下三处:第1-3小节的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因为左手伴奏采取下属到主的和声进行,和声被淡化后显得较为平静、温和,将少女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