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域文化 践行文化复兴
摘 要: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摄影艺术节自2014年开始,每年两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9届。摄影艺术节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建立艺术交流和展示平台,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能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对不同民族特色、区域文化、发展革新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更好地宣传和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流动巡展,让更多的百姓了解、见证地方文化的发展,带动乡村文化振兴,践行文化复兴的道路。
关键词:摄影艺术节;地域文化;乡村振兴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地处陕西省南部,汉江流经全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汉滨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安康文庙,始建于1341年,建筑内雕梁有致,庄严肃穆;安康博物馆,位于中心城区一江两岸风景线上,大有“高台临江,秦地楚风”之姿;汉调二黄,如今已是国家级非遗;还有瀛湖枇杷、富硒茶、富硒魔芋等冠销全国;更有那些散落在山野间的一座座传统村落,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一、基本情况
汉滨区下辖27个镇(街道),总面积3645.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7万人。除汉族外,有36个少数民族。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富,历史资源丰富,是古茶马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景观资源丰富,秦岭、汉江磅礴巍峨。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牛蹄岭战役遗址、紫荆陕南抗日第一军旧址、吉挹城古战场遗址。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新罗寺遗址、子午道汉滨段遗址、王家坝遗址、鱼翅遗址、柳家河遗址、白云寺。另有县河镇大垛村、谭坝镇鸭蛋河村、谭坝镇惠坪村、石梯鎮迎春村、紫荆镇紫荆村、茨沟镇瓦铺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主要做法
(一)每年两展连续举办,深入挖掘地方特色
汉滨区摄影艺术节从2014年开始,至今已按照每年举办两届的标准连续举办了19届,受到广泛好评。每届摄影艺术节评出入围摄影作品30幅,并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览。所征集的作品门类丰富,题材广泛。鼓励广大摄影艺术爱好者走进城市街道、田园山间,深入挖掘汉滨区的文化和特色,让更多的人看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对汉滨区的文化传承和宣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普及摄影技艺文化,建立民间艺术平台
以汉滨区摄影艺术节为契机,汉滨区文化馆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类公益培训,普及摄影知识和技术,激发广大摄影爱好者和摄影骨干的创作热情。同时摄影艺术节能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记录今天美好生活,成为明天重要遗产
引导广大摄影爱好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结合不同的文化主题,对汉滨区内的生活现状进行记录,运用艺术化的创作手法,共同为区域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倡导“用今天的生活影像,成为明天的文化遗产”。
(四)下沉基层流动展览,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摄影艺术节的获奖作品在汉滨区文化馆展览后,在镇、村、社区、校园、企业等场所进行流动展览,成为宣传、推介、展示汉滨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标杆。尤其是深入各镇、村进行流动展览,结合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让基层老百姓了解地方文化和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创新成效
(一)推动地方文化传承
以摄影为载体传播汉滨区好文化,讲好汉滨区好故事,展示汉滨区好形象。摄影艺术节全面准确而又深入细腻,视角独特又兼具人文情怀。自举办以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对于汉滨区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对内,让汉滨区群众在享受视觉文化盛宴的同时,深入了解区域文化,推进地域文化的自信自强。对外,借助各种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汉滨,了解汉滨,让汉滨特色文化走出安康,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二)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汉滨区少数民族众多,摄影艺术节兼具广度和深度,深入挖掘区域内不同民族和不同习俗文化,凸显汉滨区各民族文化的共荣共生,激发汉滨区各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活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同时,摄影艺术节长期而持续,浸润式的潜移默化,深入民心,进一步强化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激发文化交流活力
摄影艺术节包容性强,老少皆宜,推广性强,是很好的大众文化活动。目前在汉滨摄影艺术节的带动下,汉滨区域的文化事业不断壮大,培养了一大批摄影人才,建立了摄影人才库,将人才库以内部资料为基准分发至27个分馆,使全区摄影人才能及时在各镇流动进行各类摄影活动。不断激发群众艺术创作热情,鼓励民间艺术发展,促进全区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促进城乡文明一体化
坚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理念。从2014年开始,摄影艺术节坚持每年六七次深入镇、村、社区巡展,频率高,持续久,范围广,极大地带动了乡村文明建设的新风尚。从一开始的少有人问津,到现在的每届艺术节均有农民艺术家的作品,实现了城乡文明的内在联动,促进城乡文明的共同繁荣。